栏目: 国学教育   作者:佚名   热度:

国学教育与文化传承
 
五千年来,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从恬淡幽远的远古谣歌,到草香氤氲的楚辞汉赋;从净化人类灵魂,构筑人格两岸的儒学、道学思想,到大气磅礴、高山仰止的唐诗宋词。浩如烟海、博大精深……被西方人称为“汉学”的国学经典,至今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成为国外学者竞相研究的对象。西乡街道第二小学在宝安区教科培的指导下,结合学校实际,以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己任,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国学教育,并将学校打造成“传统文化窗口学校”。
作者: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第二小学来源:《师资建设·理论与政策版》2013年第3期
文/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第二小学
 
一、传统文化乃立国之本,民族复兴需返本开新
约公元前五百年,在古中国、古希腊、古印度和古中亚几乎同时出现了伟大的思想家,他们对人类终极关切的问题均提出了独到的看法。中国有老子、孔子,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印度有释迦牟尼,中亚地区有犹太教和伊斯兰教的先知们,他们的思想和著作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传统。这些文化传统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精神财富,形成了人类文明的轴心文化。
 
“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并被它重新燃起火焰。”也就是说,每一个时代的飞跃都要回到文化的源头,去找寻启示、方向,然后再创造出里程碑式的光辉。如欧洲的文艺复兴就是把目光投向其文化的源头古希腊,使欧洲文明重新燃起新的光辉,从而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现在,世界一体化的趋势使各种文化不断地碰撞、交融。从当前人类文化发展的总趋势看,人们预期着“新的文化轴心时代”的到来。我们可以预见,在21世纪,哪种传统文化最能自觉地推动不同文化传统和不同学科之间的对话和整合,它将会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具有更大的影响力。中国作为二千年前文化轴心的一极,正在经历着大国崛起的时代,大国崛起必然是文化的崛起,必然是新的文化轴心时代的主导者。这种文化的崛起是不能脱离自己的文化源头的。
 
1988年初,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宣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两千五百年前,去汲取中国孔子的智慧。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仁者爱人”,就是对人要从爱心出发。孔子的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和为贵”“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以德服人”和“中庸之道”,对解决世界争端都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中国的哲学是“和”的哲学,是主张建立一个多元化的和平世界,对于世界各国文明,主张“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观点,是为世界人民所接受的。因此,中国的经典文化不仅能为世界各民族所接受,还能代表世界文化的发展方向。
 
目前,旨在弘扬中华国学文化的“孔子学院”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广受欢迎;以《论语》为代表的儒家文化被认为是挽救人类二十一世纪社会问题的大智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人类道德文明的底线;《孙子兵法》被各国奉为兵学圣典和商海圣经;《老子》深邃的思想早就传遍印度,波及欧美,影响到包括黑格尔、罗素在内的大批哲学家;《鬼谷子》被称作“国际谋略原典”,成为各国外交家必读之书,深刻影响了斯宾格勒、基辛格等著名外交家;《三字经》不仅广泛流传于海外华人世界,还被译为英、日、朝等多种文字,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在世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中国的经典古籍,俨然成了各国学者新发现的金矿,被争相开掘。
 
“金钱救世是暂时的,文化救世才是长远的”,“传统文化乃立国之本,民族复兴需返本开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复兴,更离不开国学教育的普及。在世界逐渐趋向一体化的今天,我们不排斥他国文化,但我们需要扎根在自己的文化土壤上有机地吸取、整合别国的文化。
 
二、国学教育中断百年,文化传承危机空前
当国外盛行“汉学之风”,竞相从中国的经典古籍中汲取营养时,国学在国内却受到了忽略甚至排挤,遭遇了空前的传承危机。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儒家文化被部分国人认为是中华民族落后于西方社会的根源而遭到猛烈批判。从此以私塾教育为标志的国学教育逐渐退出中国教育舞台,国学教育全面退出小学课本内容,继之而起的照搬西方教育模式的学校教育。文化大革命期间,传统文化更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文化浩劫,连绵延千百年的孔庙都遭到了打砸,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国学又一次被无情践踏。近百年过去了,人们通过反思发现,新式的教育,不仅没有培养出民国初
 
年鲁迅、胡适、梁启超那样大师级的人物,更没有培养出知礼守信的一代公民。在新式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代国人,几乎不读经、史、子、集,更不知仁、义、礼、智、信为何物。
 
纵观当今社会,社会道义日渐消亡,君子之风日渐远去,短视近利,诚信不再;一些国人在公共场所无所顾忌地乱扔垃圾、出口成脏;宣扬忠义爱国的京剧等传统戏剧无人观看,而充斥色情、暴力的影视剧却风靡社会。没有了传统文化的滋养,人性甚至出现扭曲。在这些不正常的社会风气熏染下,校园暴力事件频发,青少年犯罪呈低龄化,令人痛彻心扉!一位学者痛心地指出:“这其实就是整个社会只顾发展经济,而未能相对地提升国民文化教养所必至的后果。丧失自我文化的民族,纵有再大的天才本事,终究不能参与世界文明的创建,而永为其它民族所轻蔑。”
 
痛定思痛,一些有识之士已深深地认识到国学教育对国民精神塑造的重要性,中华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已经遇到了空前的传承危机。放眼国内教育界,有多少学校以复兴传统文化为己任,踏踏实实地开展国学教育?作为文化传承者的教师们有多少熟读过“经、史、子、集”?作为古代文人必备的一手漂亮的书法字体,又有多少为人师者能够随手写出?师资力量的匮乏比文化断层更为可怕!承担文化传承重任的教育界如果不警醒,势必造成新一轮的文化传承灾难。2007年,宝安区教育局高瞻远瞩,率先在全区范围内推广国学教育,挂牌成立70多所国学教育实验学校,并编撰了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的国学教育读本。西乡街道第二小学积极响应区教育局的号召,大力开展国学教育。如今,国学教育受到愈来愈多的社会团体、学校和家庭的重视,已形成燎原之势。
 
三、百年老校读经诵典,国学课题扬帆启航
西乡街道第二小学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深厚文化底蕴的百年老校,被誉为“西乡的文脉”。校内有锦庭书室、绮云书室(市级文物)两座古建筑,从这里曾走出中国第一个女法学博士郑毓秀。
 
2007年,学校秉承“传承文明,自强不息”的校训,“培养国际视野、人文情怀的现代公民”的办学目标,在区教育局国学教育研究会的指导下,以国学经典教育为切入点,实现了将学校厚重的历史、宝贵的人文资源、国学经典教育进行完美的融合,既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水平,又使学生知荣明耻、知书识礼,还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
 
西乡二小在全校全面推广国学教育,就是要让所有的孩子在国学教育的滋养下茁壮成长;要通过诵读国学经典对儿童进行思想教化和智慧启迪。
 
1.分年级诵读经典美文,学做谦谦学子
我国的古典诗文包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美德与情操,是融汇人文精神和自然科学等诸多知识的结晶,兼容了德育、智育、美育等功能。同时,经典古诗文又是中国文化的最好载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蕴含其中,是传统的民族精神之所在。因此,我校把经典诵读作为国学教育的核心内容,制定了《读经典、促内化、重践行》的国学教育方案,细化了活动过程,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我们在孩子人生的初始阶段,对一切都存在新鲜感的时候,在“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观念的指导下,精选我国传统文化精典,分年级让孩子背诵识记。一至六年级分别背诵《弟子规》、《三字经》、《千家诗》、《论语(上)》、《论语(下)》、《老子》,从而形成国学诵读体系。各年级各班每天晨读和课前三分钟诵读国学经典,在琅琅书声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熏陶,让心灵得到净化,增强了孩子们的古典文化底蕴,使他们知荣知耻,懂得做人的标准、处事的法度。
 
2.日查周检期赛,强力推行经典诵读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因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难免有一些教师对国学教育不太认可。因国学教育是教学大纲之外的内容,难免一些学生从思想上不够重视,读经诵典敷衍了事。为了让国学教育落到实处,我校采取“日查周检期赛”的方式,强力推行经典诵读。“日查”即每天早晨规定十分钟的国学诵读时间,值日领导全校巡查,要求各班在这个时段带着学生进行国学诵读;“周检”即每周五进行国学背诵大检测活动,由各备课组长对本年级各班一周的背诵情况进行检查,同时教学处领导利用课间操的时间对各年级国学背诵情况进行抽测;期赛即每学期搞一次国学经典背诵大赛,集体背诵和个人背诵相结合,评选出国学诵读先进班集体和先进个人,并予以表彰。通过以上种种措施,强力推行国学经典诵读,保证了国学教育在我校的顺利实施。
 
3.吟唱国学经典,激发学生兴趣
 
国学经典很多句式整齐,适合吟唱。我校精选二十首音韵优美的诗歌和《弟子规》的音乐版,请音乐科组的老师在音乐课教唱,大大激发了学生经典诵读的兴趣。我校还把这些适合唱的诗歌编到上课铃声中,每天下午预备铃声一响,优美的国学歌曲就响起,全校学生跟着齐唱,整个校园都回荡在国学歌曲的优美旋律当中。
 
4.活动促内化,践行悟真知
国学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落实到育人上,培养学生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意思就是如果不能学以致用,诵读再多的诗歌又有什么用呢?我校教学处与德育处联合起来,开展“读国学经典,做中华好少年”的活动,结合学生所背诵的国学内容,以及本学期的一些节日,分主题开展国学教育实践活动,力求在活动中内化所背诵的国学经典内容,在国学文化实践中感悟我国传统文化精粹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如一年级以精品诵读课为载体,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和文明礼仪教育,采用“读(每天早读、午休、课前三分钟)、找(查找故事等)、背(自背、互背)、赛(个人、班组比赛)、画(按意境画)、赏(配乐、配画、吟诵)、展(手抄报、画展)、用(生活中运用)”等生动活泼的学习形式,让孩子们体验祖国五千年文化,在潜移默化培养文明习惯。
 
二年级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给孩子讲国学小故事,让学生在听故事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多样的诵读活动,变枯燥的背诵为欢快的记忆,如:二(2)班“比比谁的星星多”、二(3)班的“勇闯三字经王国”、二(4)班阶段性评价以及二(5)班“诵读小明星”等。这些活动大大激发了孩子们背诵的兴趣。清晨,孩子们一边晨扫一边背诵《三字经》;课间,学生们一边跳皮筋、迈大步,一边背诵《弟子规》。如今,背古诗文已成为孩子们的一种爱好。在孩子们诵读古诗文的感染和带动下,学生家长也一起诵读,真可谓是其乐融融。在丰富多彩的诵读、表演、展示活动中,孩子们不仅加深了对古诗文的理解,感受到了古诗文的韵律美,而且感悟着“齐家、修身、治国、平天下”的道理,美与高尚在孩子们心中得到了统一,良好的习惯与品德在孩子们身上形成。
 
三年级结合所背古诗进行古诗吟唱活动,精选唐诗歌曲让音乐老师教唱,并请舞蹈老师编出集体舞。学校把这种诗、歌、舞结合的活动推广到全校,被深圳电视台第一现场报道,使得国学教育获得良好的社会声誉。
 
四、五年级结合《论语》中的孝亲思想,专门对学生进行孝亲教育,通过开展相关主题的班会课活动,让学生深深体会传统文化对孝的要求,使学生深刻反思自己平时对父母的不敬不孝的种种行为。同时开展“我是妈妈的好帮手”活动,让学生每天回家为妈妈做件事,用实际行动孝敬双亲。
 
此外,六年级结合所背诵的《论语》,开展《论语》中的学习方法探究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我们的国学教育不仅培养知书达礼的学生,而且丰厚了学生的文化底蕴。2007年,我校的《梅魂颂》获西乡街道经典诵读比赛第一名,并多次在市、区展演。2008年,我校的《中华诗韵》获西乡街道经典诵读比赛一等奖。2009年,我校小学生国学辩论队过关斩将,获得宝安区小学生国学辩论赛二等奖。
 
西乡二小国学教育持久、健康、深入地开展,促使学生背诵了大量的国学经典,在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方面起了很大变化,受到家长的广泛关注。五(2)班杨逐鹿的爸爸说:自从学校开展国学教育以来,孩子的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刚开始,孩子每天只是单纯地朗读和背诵那些经典诗句,随着时间推移,他背诵的越来越多。渐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变得更加听话、懂事、好学。我深感老祖宗留下的这些,不愧为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灵魂、民族的根!
 
六(5)班陈观华家长发现自从学校开展国学教育后,孩子不仅背诵了大量的经典古籍,而且逐渐改掉了身上的缺点,成了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家长有感于这样的国学教育,为全校每一个孩子都捐了一本以《弟子规》为主要内容的国学读本——《启迪心灵智慧的钥匙》。
 
西乡村的老书记林先生对我校国学教育非常认可,专门为我校国学教育捐了一万八千多元。
国学经典诵读在孩子们心里扎下了中国传统文化之根,使孩子们能够植根传统,更好地吸收世界文明精华,兼收并蓄,继往开来。
 
2008年11月,我校申报的市级国学重点课题——《深圳市小学国学课程设置的探索及教材开发》开题,国学教育课题研究正式扬帆启航,从此,我校国学教育进入一个国学课程设置研究和相关教材开发阶段。
 
四、加强教师国学培训,深化国学课堂研究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由“国学热”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下一篇:国学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




      相关推荐